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4成观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4

成观法师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继续讲,[无明」:即是痴,]无明就是痴的意思,这个痴不是说不会读书,英文不好、数学不好,这个愚痴是特殊的意思,是对于生死因果的理跟事不了解不觉知叫做痴。[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理跟事,迷暗为性。」「理事」,指四谛、十二缘等因缘业果之事,及无常、苦、空、无我等]这些道[理。]事情是具体的,道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这些皆迷惑、暗钝,不知不觉,犹如人处暗室,不能明见,故称无明。又,无智慧光明,]如果人没有智慧的光明就好像人[长处黑暗,盲目造作追求,故称无明。]一切众生都是在盲目追求,哪些人盲目追求?所有世间人都是。我在留学的时候开始初发心学佛才发现,我可以说很早就所谓立志,我在高一的时候就立志成为哲学家,很奇怪世间这么多行业,我就偏偏找这种不会赚钱的,最不好搞钱的职业,我认为是最好。高一就决定要当哲学家,而且要当伟大的哲学家,因为要当哲学家我就都把它想好了,我看自古以来影响人类最深的就是思想,所以思想家、哲学家是影响人类最深的,其次是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世间伟大的文学著作都是很好的文学,所以我就决定好好把文学学好,而且要当哲学家一定要把文学学好,因为要写伟大的文学著作。

可是哲学我可以自己学,文学我必须要跟人家学,所以我就选择文学系,从小开始写作、创作,一直抱持这样的理想几十年都没断,一直读书都是为了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当老师、初高中是为了生计去打工,那个说不得,一直到留学的时候因为学佛的关系忽然看到这些全都是在盲目的追求,那是一种妄想分别,看到什么?因为东方、西方哲学我都相当的涉猎了一些,都了解一些道理。可是看到哲学家本身也没有受到哲学的好处,那个以佛法来讲就只是文字言说,最好的是文字言说,乃至有一些是害人的、很多哲学都是害人的。孙子兵法那不是害人的吗?中国的法家就是主张用很残酷的刑罚来对众生治理国家,韩非子,他们是根据老子来的,是道家的一个支脉,这些到后来变成害人的东西。可是它们都是哲学,你要看得清楚必须要跳出来,也就是我以前讲过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才能看到它的本相。

我在学佛以后看到世间的种种通常都是言说戏论,文字言说,自己做不到,甚至那些道理就不可做,不能做来修的,只是讲一讲,搞得很深的,所以众生愚痴就是这样,但佛法就不是这样。我学佛以后本来想要当哲学家,反身一看觉今是而昨非,我即一时全都放下,就好像禅宗里面讲一时放下。乃至于哲学、相关的文学,哲学都是言说戏论,文学就更不用说了,你一看文学就简直太可笑,对不起,为什么可笑?他们以为诗人不只是写出美丽的文字而已,文学有教化众生的功能,文学家或诗人是先知,他有教化众生的责任。什么教化众生?他们很多人自己私生活一塌糊涂,怎么教化众生?甚至哲学家也是,生活常常一塌糊涂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所以这些哲学家都是用嘴巴讲的,所以就很失望,你看尼采发疯,眼睛也瞎了,就是因为以邪法教导众生,当然他批评基督教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讲了有一些道理都是很没道理的道理,我把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全都看透了,文学、音乐也是,音乐是最奇妙的,我本来是非常喜欢音乐,从初中开始我无时不刻不讲话就是在唱歌,要不就在心里面哼歌、吹口哨、听音乐。人家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如果两天不听音乐就觉得没有灵魂,可是我一学了佛以后,忽然那些音乐就完全对我没有感觉,以前一听很感动,振动我的心弦,可是一学佛我穿了铁甲衣弦都断掉,没有感觉。很奇怪,我也不是故意说学佛人不应该听音乐,不应该什么,应该戒除色声香味触,我自然就不喜欢,觉得这有什么感动,以前那么感动,现在一点也不感动。我就发现以前所有的理想,如果对于人层次的高下,作为人一定要喜欢读书,第二个一定喜欢音乐,如果不喜欢读书、不喜欢音乐,这个人不成人。这几方面我一直在拼命努力追求,对音乐主要是喜好,可是学了佛以后觉得这些是盲目追求。都是因缘和合,因为这世间有这样的因缘,我就作这样的追求。

什么叫盲目追求?就是无明业力推动,你往昔有这样的业力,那业力已经成为一个力量以后,你已经不用去解说它、分析它,它自然就有那个力量推动你。所以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就是过去读了很多书,一个弹琴弹的很好的他就是过去世弹了很多琴,今世又来。盲目造作追求,一切众生就是盲目追求,从什么开始?最明显的就是青春期男性喜欢女性,女性喜欢男性那时开始,那就是盲目,那是业力使然。它自然就会那样,为什么?那就是业力。讲到业力我上上礼拜一个晚上被隔壁屋顶上一个母猫叫春叫一个晚上睡不着觉。一直喵喵,一整夜都没睡,幸好隔壁可能是找环保的人把它赶走,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而且在别人屋顶上你也不能去抓它。猫为什么会叫春?业力盲目追求,到了春天它就会这样的现相。

盲目造作追求故称无明,所以以前自己认为很伟大,因为我以前非常崇拜胡适,所以我是将来想要变成第二个胡适一样,可是这个观念就很盲目,因为已经有第一个胡适就不需要第二个胡适,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偶像,所以我要学习他。学习他什么?那时也是无明的理解,认为他对现代众生很有贡献,所以我要象他这样,变成一个大哲学家。后来知道他搞哲学但他其实也不是哲学家,他搞文学但也不是文学家,他的书我大致都看了。这就表示我那时候多么迷他,后来看了他简直是害人精,因为他写了很多书和文章,自己编了一本胡适文选,那真是邪说。我后来闭关的时候才破除他,很辛苦,他的理论是实存主义,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实证论,乃至于逻辑实证论都是这样,他们对于其它宗教的东西,他们都是不信神的;虽然胡适研究很多佛学但他是不信佛的,他研究很多佛学但他是毁谤佛法。那时候因为我不学佛,把佛法当哲学研究,因为我要当哲学家,所以一定要研究佛法,所以也不在意,后来闭关以后才知道中他的毒很深,就自己解毒,很辛苦,你好学如果运气不好真的是很辛苦。

[这就是无明的体性。无明的业用为,无明的作用或功能:一、能障「无痴」善根的生起,二、能为一切杂染所依。]心里因为杂染糊里糊涂关系就生杂染,杂染都是依这个无明生起,[谓心若无明,即能障碍无痴善根的生起,这是痴心所的消极业用。其积极的业用则为:能为一切有漏杂染生起之所依,一切杂染皆依之而起;进而言之,由于无明的原故,便次第生起了疑、邪见(不正见)、贪、嗔等根本烦恼、以及种种随烦恼,因而造诸恶业,且招感后生(也就是来世)的杂染诸法。(成唯识论:「谓由无明,起疑、邪见、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的杂染法故。」)]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把这个东西称为无明。[是故可知,无明即是一切有漏杂染的总因:连三毒中的贪嗔、六根本烦恼、以及二十随烦恼,都是从无明生。]因为心中糊涂暗顿无知无智及烦恼丛生而不自知,[众生由无明生诸烦恼,复由烦恼心之推动,而造种种杂染生死业,于是感生后世杂染的依正二报,因果循环,无有已时,]从来没有停过。

[附及,]另外就是说[「无明」心所,依本论]就是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项,在「慢」之后,但成唯识论则将之列为第三项,而令贪嗔痴在一起。并且一般也较习惯三毒心合说,故笔者在此系依成唯识论的次第来注释。]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但一般我们讲贪嗔无明,因为贪嗔痴嘛,成唯识论把它调过来,先讲无明,再讲慢,反过来讲。我在五位百法表里面就照成唯识的顺序,但在论文里面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次第。

[「慢」:]慢是很重要的一个法、一个心所,一般不是很注意,尤其是你修显教,没有修唯识学的话不懂得慢,慢是很恐怖的,这么说好了,所有的烦恼都是病;如果所有烦恼都是病,那么慢是癌症。贪也可以治,嗔也可以治,无明也都可以治一些,疑也可以转变,可是这个慢几乎就是癌症,很难转变。

[慢心所的体性为:倚恃我相,于他有情心生高举;亦即恃己凌人。]已就是依恃自己,就是上面讲的我相,而这个我不一定是很高明、聪明、不一定是很有能力才有我相,这没有相关;也不是比较愚痴的人我相就比较重或比较轻,都不一定,这个完全是业力的关系。譬如有的人知识很高的我相很强,很傲慢;但是知识少的会不会我相比较轻?不会,你这样看,我相强的然后他很执着,固执的人有没有一定聪明、笨、读书多少?没有。那个固执就是一种慢,固执一定会生慢。依恃自己的我相,认为这个我大于一切会侵犯别人,那个我相不一定很优越的。

[其业用为:一、能障不慢,二、能生诸苦。]业用就一个能障,一个能生;障碍了不慢,又能生出种种苦。[因为心若有慢,则对于净功德之法,]清净功德的法,特别指佛法。以[及有德之人,]有修行的人[便不肯谦下,]所以有些傲慢的人对佛法不能谦下,以有修行的人也不谦下,[由此招感生死轮转,受苦无穷。这就是慢心所的体性与业用。慢有七种:1.慢、2.过慢、3.慢过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我在心经系列里面有详细的解说,下次我们可以拿起来讲一讲,下去自己看。[在一切恶心中,慢心障道是非常大的,因为有慢心,所以就不能真正尊师重道;慢心重的人,多半轻法慢人。对师、对人、对法多不生尊重,因此慢心重的人,常常是越学越傲慢,]因为通常讲应该是越学越谦虚、越好,但是不会他正好相反。这很奇怪,但我确实看过好几个这样的人。[乃至目空一切,对一切人皆看不在眼里,因为这种人在未学、未修之时就已经很傲慢了,]他还没学佛法之前本身就已经很傲慢,如果稍微有点学或有点修以后那就不得了了,那些所学[若有所修、有所学之后,通常只会增长他的慢心。所以,诸佛祖师对于慢心重的人,若来求法,即先调伏他的慢心,然后才渐渐教他佛法:]为什么?因为[慢心不调,学法无益。]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祖断臂求法,你看达摩为什么那样折磨他、折腾他,因为知道他心中有微细的慢心,不是象我们这样。可是他要求无上法、他要成佛做祖的、要得这个心地法门所以不能有一点点慢心,就这样降伏他。一直到他断臂,那个臂表示我相,断除我相,我相、我贪、我执、我爱断除,所以堪称法器,所以达摩才收他。一切修行人最忌讳的就是有慢心。[何以故?以「慢」者即是计我、执我,以自我为大,凌驾他人,而「我」即是生死之本;]这个我相就是生死的根本。你又以这个生死的根本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这样你学佛没有用,不只是白学,越学越糟。[一般人虽亦着「我」,但他们的「我」不会膨胀到去侵凌他人,而慢心重的人,都是十分自大的,且他们的自大常会侵凌、逼恼他人,故是与佛法的「无我」、及「无我相」,恰相违背,完全不相应,故这种人不堪修行。若心]里面[有慢]心,[如身中有癌细胞,一切所摄取的养分,都拿来壮大增长癌细胞,加速死亡。有慢心的人亦如是,若慢心不除,其所摄受的佛法,不但不能令他增长功德、灭罪生善,反而增长了我慢的癌细胞,结果他就越来越睥睨一切,最后他自己便被我慢给淹没了。]

我有一个观察,[一切众生佛皆能度,唯独慢心之人,佛亦难度;]最明显的就是法华经里面的[二乘增上慢人][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佛就听许他们退,如果不退他们就要生谤。所以[增上慢的人连佛也没有办法度他们,须待一段时日,多至八万劫,我相销尽,方能以无我相故回小向大,然后堪受大法。]连二乘的增上慢人尚且如是,更何况我们凡夫,凡夫如果傲慢更加不可以学,二乘因为我慢所以佛连法华这个大法都不教他们,[故知慢心于菩提道上,害人之甚,宜速拔除。]

今天讲到这里,没有问题,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